谷歌学术镜像_Google学术搜索

学术目录

学术目录

  •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是教育部于2016年3月1日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中国第十所独立设置的专门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演播厅2个、排练厅104间、琴房935间、录音棚8间以及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
    浙江音乐学院设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3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2个学科被列为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音乐与舞蹈学为A类计划。拥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与科技等8个专业,其中:音乐学、音乐表演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余5个专业均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立作曲与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流行音乐系、舞蹈学院、戏剧系、音乐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和附属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叔同学院。设有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实验室、数字音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科研平台,以及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歌剧学院、室内乐学院和合唱学院5个新型表演学科教学平台。建有交响乐团、国乐团、八秒合唱团、舞蹈团、室内乐团、歌舞团等高水平艺术实践团体,设有《音乐文化研究》学刊编辑部。浙江音乐学院作为主席单位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单独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751人,研究生537人。现有教职工592人,其中专任教师389人。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音乐艺术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导的“学堂乐歌”精神,以“事必尽善”为校训,以“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为目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办学,培养基础厚实、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努力为国家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
    浙江音乐学院先后承担2014年度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2013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项目3项;“2015年度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项;2015年度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1项;“2016年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一般课题1项;“2016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3项。先后获中国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五届中国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7年10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音乐文化研究》正式创刊。《音乐文化研究》是一本着力聚焦于研究主题的专题性期刊,设有音乐丝绸之路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浙江音乐文化研究、宋代音乐文化研究、世界音乐文化研究等基本栏目,以国内外音乐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群体和具有一定基础的音乐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浙江音乐学院与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并与15所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2014年3月,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www.zjcm.edu.cn - 2021-11-08 - 收藏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9年4月20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主要出版,大学教材、继续教育教材、大中小学教学配套用书和教学辅导用书,以及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读物。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直属党支部为湖南省高校先进基础党组织,拥有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资质,还拥有中小学教辅全品种图书出版资质。现有职工57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副高、正高)1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5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拥有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以及中小学教辅全品种图书出版资质。
    出版社内设办公室、总编室、财务部、编辑部、对外合作中心、教材开发中心、融合出版中心和营销中心八大职能部门,拥有总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文化出版大楼。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30多年来,出版社以“立足教育,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壮大产业”为办社宗旨,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追求“诚、和、勤、新”的出版境界,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打造“湖湘文化研究”出版重镇和“学科奥赛”出版阵地,形成了社科学术经典、大中小学教材、教师教育和中小学助学读物等特色图书板块。2003年立项通过的《思想品德》(7~9年级)(后改为《道德与法治》)是国家教育部首批通过的国标教材之一,2015年修订再版。出版社曾先后组织编写并出版了湖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育与卫生》《初中信息技术》《写字》《小学计算机》等中小学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汉语言文学系列教材、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精品教程、体育教育国家特色专业教材等大学教材,以及一批大中小学教学配套用书和教学辅导用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有《清季外交史料》《中国基础教育60年》等数十种图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主题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有《黑洞物理学》《湖南大型真菌图鉴》等170余种图书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此外,有《三国志今注今译》《三千年人物智慧故事》《奥林匹克数学专题研究》等多种图书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出版机构引进版权,多种图书被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高等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1996年创办了旨在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科学启蒙》杂志。该杂志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奖项。
    2017年,出版社又与本校外国语学院共同创办了《外国语言与文化》(中、英文版)杂志,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办刊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该刊加入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目录》,在新一期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2019年度)》中,该刊又被评为语言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排在46种同类型期刊中的第二位。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很强,在学校和行业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曾荣获全国出版界乒乓球赛第三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职工乒乓球赛第一名、排球赛第一名、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篮球男女混合赛第一名、万米接力赛第一名、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一名、趣味运动会第一名等荣誉。

    press.hunnu.edu.cn - 2021-11-06 - 收藏
  •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学院前身为机电工程系,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舰炮专业发展而来。学院下设: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船舶机械研究所、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所、机械基础系、工业设计系等教学科研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2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院授权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专业为省级重点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师12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专任老师总数的80%。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69人,具有较高学位的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素质好的教学、科研队伍。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国内较早从事舰炮、水下装备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主持或参与了多型舰炮、某深潜救生艇及对接技术、潜水作业装备等国防急需项目,近年在舰船武器、机械强度与设计、水下作业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导弹与飞行器控制等军品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民用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具有承担机械工程领域重大应用基础研究、新概念和新技术创新、国防预先研究和重点型号研制中关键技术攻关等能力。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防“973”、高技术船舶等纵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7亿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276篇、EI检索526篇;发明专利申请501项、授权43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8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具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和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有2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2150余平方米。其中,舰船特辅与水下装备重点实验室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CIMS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311人,硕士研究生499人,博士研究生113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外国留学生35人。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投入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全面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人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12项,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亚太季军1次、全国亚军1次、季军1次,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奖13项,第53届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比赛二等奖,意大利布利克里奇国际雪雕大赛二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工业设计奖”终评概念作品等国家级以上奖项185项、专利30余项。学院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比例连续多年达100%,其出色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 [13]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检索132篇、EI检索486篇; ◆发明专利授权34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已成为学校“三海一核”领域科研的生力军。
    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已有10年历史(ADM,每两年一届,已举办五届)。本学科教师和学生出国(境)学术交流年均50人次,受邀多次参加IEEE OCESN'S 等国际会议并作会议报告,在国际海工、水下装备领域,有较好的学术声誉。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团队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90篇,其中SCI、EI收录110篇,发明专利授权34项。从事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船舶机械研究团队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5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ISTP等检索;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授权90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博士指导教师奖励。

    meec.hrbeu.edu.cn - 2021-11-04 - 收藏
  •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拥有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8599种,含734万篇元数据,含685万篇全文文献。该平台通过与进口出版物审读系统无缝链接,实时进行进口出版物的内容审核;数据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功能完善,支持按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国别、出版时间、学科主题等多维度分面检索;为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术研究者提供全面、方便、及时、安全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即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名下数据查询数据库,该数据库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一共建设,并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数据查询。

    oa.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背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国家期刊库(NSSD)”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具体责任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系统平台于2013年7月16日上线开通。
    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资源,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共享,推进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普及转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目标。计划两年时间,完成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公益性、开放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和领导的规模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和咨询机构,与配套建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一同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作为面向国内外各类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功能的综合性信息发布中心,它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国际、社会政法、文哲、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领域。国家期刊库旨在建设成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最大的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促进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走向世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定位:公益、开放、协同、权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面向未来,建设成为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资源:收录精品学术期刊2000多种,论文超过1000万篇以及超过101万位学者、2.1万家研究机构相关信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187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期刊80多种三大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收录的600多种核心期刊回溯到创刊号期刊700多种,最早回溯到1920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功能: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功能服务,持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免费在线阅读和全文下载;多种论文检索和期刊导航方式;论文检索方式:题名、关键词、机构、作者、摘要、刊名、年份、分类号、ISSN、基金资助、全文检索;期刊导航方式:同步上线期刊导航、学科分类导航、核心期刊导航、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导航、中国社科院期刊导航、地区分类导航等;检索结果可进行聚类统计分析、多种排序、多种分面显示、导出等;多种用户定制功能:历史记录查询、定制推送、收藏订阅等;部分期刊实现与纸本期刊同步出版;学术统计以及评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使用方式:个人用户:注册后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使用。机构用户:签署机构用户授权使用协议,在机构IP范围内无需登录,直接使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邮箱:qikan@cass.org.cn、nssdqikan@vip.163.com

    www.nssd.cn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ocumentation(NCPSSD)。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该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一库一网一平台”,“一库”即海量数据库,包括社会科学图书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数据库、古籍善本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库、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数据库、智库信息采集处理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等专题库;“一网”即互联网;“一平台”即综合集成实验室研究平台,本着“合理规划、集中投入、联合共建、方便快捷、全国共享”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实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站的上线运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每年会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年)》,报告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度的用户使用数据,以在线阅读量与下载量作为基础设计“关注度指数”,重点统计分析了最受用户关注的期刊。
    新上线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要开设有资讯、资源、专题、服务四个栏目,资源包括中文、外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还有外文图书、古籍等四类,上线文献数据超过1000万条,与国内60多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网站导航链接,初步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
    未来,网站将不断完善,建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开放型、公益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文献保障与知识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将秉承人文思想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社科信息文献保障机构,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离不开、用得好的重要平台,成为交流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成为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www.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74余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设有24个学院,现招生本科专业89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语言与文化”学科群主建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数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政治学、心理学、中国史、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等1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花鼓戏)、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生物科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4个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种质资源库,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拥有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拥有8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单位,是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20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5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6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6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23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7人。
    湖南师范大学先后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5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图书馆藏书410余万册,其中古籍22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15个。学校主办14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种;学校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5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0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全校馆舍总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851席;藏书400余万册,其中古籍22万余册及地方志文献,其中宋元珍本、明清稿本、善本及孤本610部,近2万册,4000余册被国家善本书目收录,有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13个(含共享高数图资源),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习平台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等。
    湖南师范大学主办14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新闻与传播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为2012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2013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开设有教育学学科建设、古典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等栏目。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设置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栏目。
    《生命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设有研究论文、综述等栏目。
    《激光生物学报》: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研究进展、研究论文和信息等栏目,收录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为实验对象的激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辐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显微技术等) 、仪器研制诸领域的学术论文,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
    《科学启蒙》是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儿童类科普类期刊。
    《伦理学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设有伦理学理论研究、政治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社会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中国伦理学史、外国伦理学史等专栏,开办“探索与争鸣”栏目和“研究生论坛”栏目。
    《时代法学》:为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设有法学纵横、法学争鸣等栏目。
    《中国文学研究》:为省级文学类专业学术期刊,设有“理论纵横”“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现代文学”“当代评论”“比较文学”等常设栏目。
    《外国语言与文化》:(季刊)创刊于2017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CN刊号为:43-1536/H,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古汉语研究》:为语言学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发表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消费经济》: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收录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中国居民消费变迁研究、新时代中国居民消费行为与决策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与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

    www.hunnu.edu.cn - 2021-11-02 -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CNPHARS)最早是由中国生理科学会和中国药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的我国药理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群众组织,1985年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国家一级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是由全国药理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由会员、通讯会员和资深会员组成,目前正式注册会员近12000人,分别来自于全国药理学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医药企业等机构。中国药理学会聚集了全国在药理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生产、科普等领域的优秀药理学家。
    中国药理学会目前设有28个专业委员会:心血管药理、神经精神药理、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生化及分子药理、临床药理、药物毒理、抗炎免疫药理、肿瘤药理、化疗药理、定量药理、药物代谢、制药工业、教学与科普药理、药检药理、生殖药理、海洋药物药理、抗衰老和抗老年痴呆药理、治疗药物检测、麻醉药理、补益药药理、药源性疾病学、网络药理、安全药理、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临床试验等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各自领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药理学在各方面的发展。
    中国药理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国药理学工作者,开展广泛的学术活动,组织国内外药理学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我国药理学科研、教学、应用水平,促进我国药理学科学的发展、新药的研发和药物的科学应用。
    中国药理学会目前已经与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药理学会建立了稳定的双边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并于2006年7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受到全体与会药理学家的一致赞扬,被国际药理学家联合会官员誉为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药理学会主办有《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医药导报》和《神经药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药理学会的内部刊物《中国药理通讯》也为会员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此外中国药理学会每年主办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以推动分析药理学的发展,展现国内外分析药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会经过老一辈药理学家卓越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全国会员的共同积极努力,目前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药理学会正在以新的姿态蓬勃发展。

    www.cnphars.org.cn - 2021-11-02 - 收藏
  • 北京动物学会(BZS)

    北京动物学会(BZS)

    北京动物学会成立于1947年10月10日,是由北京动物学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学术团体,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也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北京市的广大动物学工作者,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动物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北京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近年来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科普宣教等方面集中开展工作,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动物、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主题的科研科普活动,并在中国动物学会的指导下,联合华北地区的动物学会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首都绿色文明发展积极助力。
    北京动物学会工作:
    (一) 积极开展有关动物科学的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组织专科学术讨论会和科学考察活动。
    (二)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三) 编辑出版动物科学的学术及科普书刊;
    (四) 大力普及动物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五) 对国家科技(有关动物学的)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学咨询,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的论证,科技成果的鉴定,技术职称资格审定动物科学名词、名称、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 积极向有关组织反映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动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七) 促进民间国际动物科学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动物学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工作者的联系;
    (八) 认定会员资格,举办各种培训班、讲习班等,不断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北京动物学会历史沿革:北京动物学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1947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沈同、李汝祺、王平、崔芝兰、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京津分会,1953年改为北京动物学会。1954年向北京市民政局申请备案,当时会员有70余人,挂靠在北京大学。文革之前学会的工作在沈同、李汝祺两位教授的领导下进行。文革期间学会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80年后,北京动物学会恢复正常学术交流活动。在王平、钱燕文、冯祚建、左明雪、许崇任等理事长的带领下,北京动物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京动物学会总则: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北京动物学会(英文名称是BEIJING ZOOLOGICAL SOCIETY,缩写:BZS)。
    第二条 本会由北京动物学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动物学工作者,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本会邀请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本会管理层会议。党组织对本会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业务活动、大额经费开支、接收大额捐赠、开展涉外活动等提出意见。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办公住所: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邮 编:100076
    邮 箱:bjdwxh2018@126.com
    地 址: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

    beijing.czsfzjg.com - 2021-11-02 - 收藏
  •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于1934年8月23日在江西庐山莲花谷青年会宣告成立,签名发起计30人。会址初设在南京博物馆,后改在上海前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并于南京设通讯处。学会成立时,约有会员50余人,发展至今有会员17589人。在1950年以前,曾经选出第1—7届理事会;1951年后共进行了第8—16届理事会的换届改选。
    中国动物学会宗旨:
    中国动物学会的宗旨:团结广大动物学科技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促进动物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组织专科学术讨论会和科学考察活动;
    (二)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三) 编辑出版动物科学的学术及科普书刊;
    (四) 普及动物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五) 对国家科技(有关动物学的)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技咨询,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称资格审定、动物科学名词、名称、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 向有关组织反映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七) 促进民间国际动物科学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科学技术团体和动物学科科学工作者的联系;
    (八) 认定会员资格,开展动物科学领域的继续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动物科学及相关的培训班、讲习班等,不断的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九) 举荐人才,表彰、鼓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动物学科工作者。
    目前,本会下属15个二级分会(专业委员会),设立了12个工作委员会和学会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并联系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学会(未含港、澳、台)。
    本会努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多次召开国内、外和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学术交流,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会积极派团参加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同时申办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2002年成功举办第23届世界鸟类学大会、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第四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比较内分泌学术研讨会,2004年举办了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及2005年举办了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2007年举办了第四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2016年将在中国承办第八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
    本会重视对动物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召开青年学术研讨会,设立了学会青年科技奖,推荐、表彰青年人才,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本会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围绕国内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活动,2000年7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中国动物学会西部大开发项目研讨会”,此次会议在科技工作者与西部的企业及西部的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促使和吸引了更多的生命科学工作者关注和参与西部大开发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2011年开展“牧区鼠类泛滥防治培训班” 对牧民进行鼠害防治新技术以及鼠害监测技术培训,动员牧区人民灭鼠;普及灭鼠知识;保护生态平衡。
    学会于1934年成立,1935年创办学术刊物《中国动物学杂志》,即今《动物学报》前身。嗣后陆续创办了《生物学通报》(1952年创刊,与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动物学杂志》(1957年创刊)、《动物分类学报》(1964年创刊,与中国昆虫学会合办)、《兽类学报》(1981年创刊,我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办)、《蛛形学报》(1992年创刊,我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与湖北大学合办)、《医学昆虫与寄生虫学报》(1994年创刊,与中国昆虫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办)、《动物学研究》(1980年创刊,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办)、《Chinese Birds》(2010年创刊,与北京林业大学合办)。

    czs.ioz.cas.cn - 2021-11-02 - 收藏
共 239 条«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