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_google搜索引擎_谷歌搜索引擎入口

  •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在2018年1月21日揭牌成立,成立大会于当天在浙江大学举行。将承担起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使命,围绕三项重点任务下功夫:一是打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重镇与理论阵地,引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二是发挥美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感受美、保持美和发展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三是承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学术使命,拓展当代中国美学学科生态发展的切实任务与责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并不断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丰富和发展。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美学研究,不仅对加强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文艺理论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拓展眼界,从现实出发,研究新的问题。既要加强与国外学者的对话,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对话也要加强,这对走向开放的、有建设性的、充满活力的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将是十分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亦称当代美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美学的一般问题、比较美学、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作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学科,对理解当代艺术、当代社会文化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艺术在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提供一种具有当代眼光的分析理论。
    本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一、美学的一般问题。本课程对审美经验、自然美、艺术的定义及其审美价值、优美与幽默、隐喻与叙事、悲剧与崇高、艺术的若干重要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二、东方美学。分别论述中国美学、印度美学、日本美学;三、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分别讲授关于先锋派艺术的美学问题、美学与文化研究等。课程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开设课程:
    博士生课程:《审美人类学》
    硕士生课程:《悲剧美学》
    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美学》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与会代表:
    应 飚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
    韦 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王庆文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王 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
    徐 岱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资深教授
    曹顺庆 四川大学资深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长江学者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执行主编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中国美学研究》主编
    谭好哲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
    汪正龙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江宁康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王 刚 延安大学副校长
    梁向阳 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
    陆 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佩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张邦卫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
    杨向荣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王大桥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兴球 浙江工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张永禄 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张良丛 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俞建文 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王忠波 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部主任王忠波
    许晓明 《民族艺术》主编
    阳玉平 《社会科学家》副主编
    何艳珊 《音乐研究》编辑
    陈彦森 乾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建刚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
    潘立勇 浙江大学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咏吟 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副所长
    邹广胜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苏振华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冯仲平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副主编

    www.ccma.zju.edu.cn - 2021-12-04 - 收藏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的国家一级学会、社会团体法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代管。1978年10月在北京成立。曾用名: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究会、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第一任会长:马洪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第二任会长:郑新立研究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现任会长:江小涓研究员(国务院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理事长、法定代表人:戴伯勋教授(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吴家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吕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现任理事长、法定代表人:史丹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业务范围:调查与研究工业经济(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编写高等院校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教材,组织会员单位和社会力量编写、出版经济类图书、刊物;承办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企业委托的调查研究和咨询工作;开展人才培训和国内、外经济与管理教育的交流活动。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现有会员单位120家,其中包括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目前设有11个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高层次论坛,组织会员单位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界与企业界对接,中外学术交流、互访等。学会会刊:《中国工业经济》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学会内刊《产业论丛》(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
    宗旨:发挥人才集中和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工业经济(产业经济)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为提高我国工业经济科学水平,加速我国工业经济的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章程
    第一条 名称: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CHINA SOCIET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SIE)
    第二条 性质:本会是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宗旨:发挥本会人才集中和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学科水平,加速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本会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社会团体法人。本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住所:北京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院2号楼四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业务范围:
    (一)调查与研究工业经济(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
    (二)编写高等院校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教材,组织会员单位和社会力量编写、出版经济类图书、刊物。
    (三)承办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企业委托的调查研究和咨询工作。
    (四)开展人才培训和国内、外经济与管理教育的交流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会员种类:本会包括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本会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填写入会申请表并提交代表性成果;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六)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不按规定交纳会费或连续两次以上无故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生产、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工作方针和重大任务;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同意。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理事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理事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研究总结本会工作,审议常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一般与会员代表大会合并召开,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主持本会日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设会长、副会长、理事长,任职必备的条件如下: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一般不得超过70周岁,理事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理事长超过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每届任期5年,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报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报备。
    第二十七条 理事长为本会的法定代表人。本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理事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办事机构和实体机构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九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一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二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三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损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六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七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八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九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一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二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于2005年10月10日会员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六条 本章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gjxh.dufe.edu.cn - 2021-11-13 - 收藏
  •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Zhejiang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32年,是全省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作用最显著的医学科技团体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发展我省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在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下,在省科协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抓学会活动,促学科建设,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这一中心,着重抓住“以学术交流为基,以服务会员为本”两个基本点,努力搭建好“为学术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三个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型、学习创新型、权威指导型、人性化型”的四型学会组织,工作稳健有序,成效显著。
    学会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拥有齐集的学科门类、丰富的专业资源和强大的专家阵容。现已有99个专科分会,注册会员近3万名,团体会员108家,会员中有两院院士5位。
    学会多年来致力于学术交流精品化建设,平均每年开展百余次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开展各项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医学人才培养及行业调研,大力推进医学科普宣传和基层医疗扶持活动;创办的品牌学术期刊《浙江医学》、《心电与循环》深受全省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主动承接各类政府转移职能,如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鉴定等;主办的科普报刊《生活与健康》在读者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浙江省医学会规模:学会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组织建设日趋完善,会员人数不断增加,学术气氛日渐活跃,承担职能日益增多。现有61个专科分会、1个筹委会,已有注册会员2.36万余名,团体会员103家,会员中有4位两院院士,每年开展百余次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会办事机构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80余人,设有职能科室5个(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医学考试办公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业务科室6个(学术组织部、科技发展部、继续医学教育部、科普信息部、杂志社编辑部、报社编辑部),拥有浙江省医学会门户网及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网两个网站。学会在开展高层次高质量学术活动、出版医学杂志、宣传科普知识、对外交流等工作的同时,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移,积极争取并承担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学考试考务、医学科技成果及创新奖评审、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医疗扶持、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定价认定、医疗广告审查等多项政府委托的工作,屡次受到国家民政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表彰,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学会之星”、“中华医学会全国优秀单位会员”、“浙江省先进社会团体”、“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省内外科技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为浙江省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卫生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浙江省医学会作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作用最显著的医学学术团体,应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坚持“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紧紧围绕“抓学会活动,促学科建设,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这一中心,着重抓住“以学术交流为基,以服务会员为本”两个基本点,努力搭建好“为学术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三个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型、学习创新型、权威指导型、人性化型”的四型学会组织。学会上下要以“抓学术、优服务、强凝聚、创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各个工作领域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创新发展,为我省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www.zjma.org - 2021-11-13 - 收藏
  •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拥有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8599种,含734万篇元数据,含685万篇全文文献。该平台通过与进口出版物审读系统无缝链接,实时进行进口出版物的内容审核;数据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功能完善,支持按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国别、出版时间、学科主题等多维度分面检索;为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术研究者提供全面、方便、及时、安全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即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名下数据查询数据库,该数据库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一共建设,并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数据查询。

    oa.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背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国家期刊库(NSSD)”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具体责任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系统平台于2013年7月16日上线开通。
    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资源,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共享,推进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普及转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目标。计划两年时间,完成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公益性、开放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和领导的规模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和咨询机构,与配套建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一同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作为面向国内外各类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功能的综合性信息发布中心,它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国际、社会政法、文哲、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领域。国家期刊库旨在建设成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最大的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促进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走向世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定位:公益、开放、协同、权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面向未来,建设成为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资源:收录精品学术期刊2000多种,论文超过1000万篇以及超过101万位学者、2.1万家研究机构相关信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187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期刊80多种三大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收录的600多种核心期刊回溯到创刊号期刊700多种,最早回溯到1920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功能: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功能服务,持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免费在线阅读和全文下载;多种论文检索和期刊导航方式;论文检索方式:题名、关键词、机构、作者、摘要、刊名、年份、分类号、ISSN、基金资助、全文检索;期刊导航方式:同步上线期刊导航、学科分类导航、核心期刊导航、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导航、中国社科院期刊导航、地区分类导航等;检索结果可进行聚类统计分析、多种排序、多种分面显示、导出等;多种用户定制功能:历史记录查询、定制推送、收藏订阅等;部分期刊实现与纸本期刊同步出版;学术统计以及评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使用方式:个人用户:注册后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使用。机构用户:签署机构用户授权使用协议,在机构IP范围内无需登录,直接使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邮箱:qikan@cass.org.cn、nssdqikan@vip.163.com

    www.nssd.cn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ocumentation(NCPSSD)。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该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一库一网一平台”,“一库”即海量数据库,包括社会科学图书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数据库、古籍善本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库、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数据库、智库信息采集处理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等专题库;“一网”即互联网;“一平台”即综合集成实验室研究平台,本着“合理规划、集中投入、联合共建、方便快捷、全国共享”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实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站的上线运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每年会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年)》,报告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度的用户使用数据,以在线阅读量与下载量作为基础设计“关注度指数”,重点统计分析了最受用户关注的期刊。
    新上线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要开设有资讯、资源、专题、服务四个栏目,资源包括中文、外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还有外文图书、古籍等四类,上线文献数据超过1000万条,与国内60多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网站导航链接,初步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
    未来,网站将不断完善,建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开放型、公益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文献保障与知识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将秉承人文思想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社科信息文献保障机构,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离不开、用得好的重要平台,成为交流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成为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www.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北京动物学会(BZS)

    北京动物学会(BZS)

    北京动物学会成立于1947年10月10日,是由北京动物学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学术团体,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也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北京市的广大动物学工作者,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动物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北京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近年来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科普宣教等方面集中开展工作,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动物、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主题的科研科普活动,并在中国动物学会的指导下,联合华北地区的动物学会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首都绿色文明发展积极助力。
    北京动物学会工作:
    (一) 积极开展有关动物科学的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组织专科学术讨论会和科学考察活动。
    (二)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三) 编辑出版动物科学的学术及科普书刊;
    (四) 大力普及动物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五) 对国家科技(有关动物学的)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学咨询,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的论证,科技成果的鉴定,技术职称资格审定动物科学名词、名称、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 积极向有关组织反映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动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七) 促进民间国际动物科学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动物学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工作者的联系;
    (八) 认定会员资格,举办各种培训班、讲习班等,不断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北京动物学会历史沿革:北京动物学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1947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沈同、李汝祺、王平、崔芝兰、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京津分会,1953年改为北京动物学会。1954年向北京市民政局申请备案,当时会员有70余人,挂靠在北京大学。文革之前学会的工作在沈同、李汝祺两位教授的领导下进行。文革期间学会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80年后,北京动物学会恢复正常学术交流活动。在王平、钱燕文、冯祚建、左明雪、许崇任等理事长的带领下,北京动物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京动物学会总则: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北京动物学会(英文名称是BEIJING ZOOLOGICAL SOCIETY,缩写:BZS)。
    第二条 本会由北京动物学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动物学工作者,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本会邀请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本会管理层会议。党组织对本会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业务活动、大额经费开支、接收大额捐赠、开展涉外活动等提出意见。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办公住所: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邮 编:100076
    邮 箱:bjdwxh2018@126.com
    地 址: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

    beijing.czsfzjg.com - 2021-11-02 - 收藏
  •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15年,是中国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医学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科协学会之翘楚、全国医学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华医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医务工作者,传播医学科学知识,弘扬医学道德,崇尚社会正义。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5年。本会设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负责。
    历经百年沧桑,中华医学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中华医学会拥有近70万名会员、 89个专科分会、478个专业学组,加入了42个国际性/区域性医学组织,并与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地方医学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学会出版发行191种纸质、电子系列医学期刊,每年主办、承办近200个国际国内医学学术会议。
    自创建伊始,中华医学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办会宗旨,把握学会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以会员为本、民主办会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依靠团结协作,整合学会资源,形成学会发展的合力;始终坚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保持学会发展的动力。积极承接政府交办的工作,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在卫生政策决策过程中发挥了智力支持作用。学会提出了以“党建强会”战略为统领的“质量强会”“协同创新强会”“服务强会”四大发展战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开展科普活动、发展网络媒体和开辟医生论坛等形式,传播并普及医学科学知识;通过组织医学科学技术评审和重大临床专项等工作,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通过学术培训、远程授课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通过组织双边互访和学术论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国际多边或双边医学交流。
    根据2021年6月官网显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已达147种,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杂志社获奖。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已达147种,包括: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中华医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儿科学研究(英文)、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7中华妇产科杂志、胰腺病学杂志(英文)、生物安全与健康 (英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国际病毒学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国际免疫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生殖与发育医学(英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英文)、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生物组学研究杂志(英文)、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华创伤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英文)、中华烧伤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版、中华肝脏病杂志、国际眼科纵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国际遗传学杂志、母胎医学杂志(英文)、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疼痛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综合临床、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健康世界、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医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智慧医学(英文)、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心血管病探索(英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感染性疾病与免疫(英文)、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www.cma.org.cn - 2021-10-28 - 收藏
  •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
    引文索引是提供某一作者及其著作在别的作者的著作中被引用状况的一种索引,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引文索引以被引用文献即引文为标目,其下列出引用过该文献的全部文献即来源文献。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体文艺刊物,暂不收入。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有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提供多种信息检索途径。来源文献检索途径: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被引文献的检索途径: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优化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检索结果按不同检索途径进行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配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CSSCI也可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cssci.nju.edu.cn - 2021-10-07 - 收藏
  • 《社会学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

    《社会学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

    《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1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四家期刊评价机构学科排名中均名列第一,被誉为“权威期刊”。《社会学研究》于2012——2021连续9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并获“中国百强期刊”“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社会学研究》以公正性、专业化、规范化、精益求精为编辑行为准则, 取舍稿件重在学术水准和学术规范,实行三审定稿制并践行匿名审稿制度。
    《社会学研究》前身是《社会学通讯》(内部刊物,1981—1984年)和《社会调查与研究》(1985年)。自创刊以来,《社会学研究》经历了引介西方社会学、促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布关乎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杰出研究成果、引导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向的发展过程,逐渐为国内外社会学同仁所重视,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各界人士所瞩目。随着学术导向的日益增强,本刊愈来愈被视为中国社会学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军期刊。
    《社会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1月,前身是《社会学通讯》(内部刊物,1981-1984年)和《社会调查与研究》(1985年)。《社会学研究》设有专题研究、理论·方法·方法论、学术论文、学术争鸣、学者对谈、社会学笔谈、研究新秀、学术信息等栏目。
    《社会学研究》办刊宗旨是以学术研究及为世界社会学知识发展做出独到贡献为目的,以有效促进学术交流、开放学术天地、促成中国社会学学术进步为宗旨;强调以规范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提炼学术思想。
    据2018年5月《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官网显示,《社会学研究》编辑部拥有编辑5人,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3人。
    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学研究》共出版文献3056 篇、总被下载4269697次、总被引12176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56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616。

    shxyj.ajcass.org - 2021-10-07 - 收藏
共 12 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