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_google搜索引擎_谷歌搜索引擎入口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又名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原名中华皮肤病学会,是中华医学会于1937年4月1至8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二届大会时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委员也未改选,全国解放后,曾一度称为皮肤花柳科学会。
    中华医学会1937年4月1至8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二届大会。在此大会上成立了中华皮肤病学会为中华医学会的专科学会,后改称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办学术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1953年创刊于北京,当时为季刊,发行量约5000册。1958年改为双月刊。其后曾因国内形势而两度停刊。1980年复刊后,编辑部设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当时在江苏省泰州市)。1984年编辑部随该所迁至江苏省南京市至今。现发行量10000余册。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于1937年,是我国皮肤性病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七十年来,在皮肤性病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分会始终发挥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引导作用;七十年来,分会铸就了勇于开拓和集思勤学的优秀品质,积淀了厚重扎实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浓郁、和谐、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皮肤性病学精英;七十年来,在一代代皮肤性病学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下,分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是中华医学会的基层单位,同时也是直接实施学术促进的生力军。作为一个具有七十年悠久历史的二级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经过陈鸿康教授、胡传揆教授、李洪迥教授、王光超教授、陈锡唐教授、陈洪铎院士等一大批老一辈专家的努力,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学术团体。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皮肤性病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的学科。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专业群众性组织,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正在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创新的态度继续营造团结奋进的学术氛围、打造全国学术交流的综合平台、锻造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队伍。将和其他学科一道,共同创造临床医学领域和谐发展的局面。
      循中华学术足迹、行开拓进取风气。我们相信分会必将在中国皮肤性病学事业今后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的领头羊作用!

    csd.cma.org.cn - 2022-01-21 - 收藏
  •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由医疗与大健康产业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市级多学科学术性群众团体(法人社团),直接隶属于天津市科协。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宗旨:坚持科学态度,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热心人士,进行各项医学研究和健康及产业技术研究,促进医疗和健康产业机构的设立,提高医学水平,促进大健康事业的发展。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医疗及健康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医疗及健康领域前沿科学的研究工作;普及医学和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推动医疗及健康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开展医疗及健康领域培训、考核、会议、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开展医疗及健康领域科技项目的评价、评审和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编辑出版医学及健康领域、科普等各类期刊及音像出版物;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及承办委托任务;设立临床研究专项资金,提高临床科研水平;评选和奖励优秀医学及健康领域科技成果。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组织机构:学会受理事会领导,共有73个分支机构,包括: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医师分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血管与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健康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健康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食品与营养专业委员会;疼痛专业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动物致伤专业委员会;血液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民营医疗机构分会;糖尿病足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痛风与核酸代谢专业委员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呼吸疾病专业委员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男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全科专业委员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文化养生专业委员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肾交互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研究生分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甘草多糖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重症专业委员会;营养不良与衰弱专业委员会;心肺慢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骨髓衰竭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尿路健康专业委员会;代谢与营养专业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皮肤病理专业委员会;显微及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盆底与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移植与健康专委会;神经肌病专业委员会;肺部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精准检测专业委员会;目前共有7169名委员与会员;组织规模仍在不断壮大。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的有关医疗及健康领域的研究、交流和科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认可。为推动我市的医疗及健康事业发展,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www.tjkslxh.com - 2021-12-17 - 收藏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生命学科始建于1937年,后因外迁它校而停办。1996年同济大学恢复生命学科,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并于同年获得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武大版”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价为5★专业。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Tongji University)是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下设的二级学院,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同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单位。
    同济大学生命学科始建于1937年,原名同济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1948年8月,生物学系分为动物学系和植物学系。1951年8月,同济大学动物学系、植物学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96年,同济大学恢复生命学科,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三个系:生物医药与技术系、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生物信息学系;一个研究所:蛋白质研究所;一个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1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含柔性引进1名);长江学者4名(含青年长江1名);国家杰出青年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6人,其中青年项目13人,数量位居全校所有院系首位;重点研发计划与973首席科学家9名;上海市东方学者7名;浦江计划人才17名;教授50名,副教授27名,兼职教授6名,讲座教授3名,客座教授1名。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硕士点和生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在国家“985”、“211”计划和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科研主攻方向为针对生物医药及重大疾病机制的转化医学研究,同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与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最近5年,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863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等支持,获批科研经费数一个多亿。并已在重大疾病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动物毒素蛋白研究、人类基因功能及疾病的模式生物研究、中药信息学研究、纳米医学研究、中草药资源调查与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两个本科专业,是同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单位,实施“2+1+X”的英才培养模式,即:2年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1年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1年毕业实习及通过直接攻读博士。院内50%的本科毕业生可获得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资格。学院内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列为1:1。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院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巩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化道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获得国外知名院校长、短期学习和参加国际比赛与学术会议的机会。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项目,与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医学院、德国马堡大学等合作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短期交流项目等。目前学院已与多所海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资交流、科研合作、学生互换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 学院科研主攻方向为针对生物医药及重大疾病机制的转化医学研究,同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与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近5年,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863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等支持,获批科研经费数一个多亿。

    life.tongji.edu.cn - 2021-12-10 - 收藏
  •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精神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等32个本科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海外培养计划”,开展了“硕士研究生 1+1+1 联合培养”等项目;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历经百年薪火相传,几代人艰辛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山西“1331”工程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山西建设、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等发展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加快建设步伐,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学校科技总经费达1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项,包括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36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20余篇;获专利授权18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2019年,学校科技总经费达1.4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发表科研论文4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 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为158.4247万册;电子图书总量为2762114册;电子期刊768142册;电子学位论文8494492册;音视频90663小时,电子期刊、图书等数据库28个。 学校承办的学术期刊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和《基础医学教育》。《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是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连续多年被美国《CA》,俄罗斯《AJ》,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基础医学教育》是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发行的医学教育类专门刊物,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育理论探讨,教学管理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www.sxmu.edu.cn - 2021-12-08 - 收藏
  •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大连医科大学现有二级单位50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现有附属医院27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
    大连医科大学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有省部级各类人才230人次,其中,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0人,省优秀专家11人次,省教学名师31人,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0人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57人次。省级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
    大连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国家级课程5门,省级课程8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类教材建设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冠军(金奖);另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4次、一等奖2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2020年本科毕业生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理论考试通过率87.95%、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94.60%,总通过率超全国平均18.80个百分点,位于东北三省首位。学校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4项;2014年以来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8项,省级项目263项。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共有16名学生成功完成捐献,是东北地区捐献人数最多的高校。
    大连医科大学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以大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3400余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34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
    大连医科大学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医科类高校前列,被评为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主招生资格和教育部“丝绸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2018年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生源累计覆盖五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PH)”。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
    大连医科大学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1个,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7个,大连市重点实验室18个,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大连市工程实验室2个,大连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2个。
    近10年,大连医科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22位、东北高校第9位、辽宁省高校第4位。“十二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863计划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310余项,以大连医科大学为完成单位的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02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1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5项。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有实体馆藏105.36万册,电子馆藏133.01万册,总馆藏238.37万册。电子资源包括检索类、期刊全文类、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学习考试类资源等数据库58种,可获取全文的中外文电子资源1.46万种。图书馆藏书以生物医学为主体,兼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文献。
    大连医科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大连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医学与哲学》。《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先后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一等奖、东北三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与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中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学会优秀编辑奖、辽宁省教委优秀自然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为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波兰《哥白尼索引》录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与哲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设有《医学与哲学》A期(原: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与哲学》B期(原:临床决策论坛版)。

    www.dmu.edu.cn - 2021-12-05 - 收藏
  •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华侨医院)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华侨医院)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暨南大学校园,面向国内病人和海外侨胞开放。医院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879人,其中高级职称174人,获硕士、博士学位13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6人,曾到国外进修学习的医疗和护理骨干120多人。拥有专业学科43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14个,“广东省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学科”3个。
    1994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评为“爱婴医院”,1989年起连续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广东省文明医院”称号,1995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广东省文明单位”,1996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先进单位”,1998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以病人为中心“百家文明医院”,2001年在广东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行风评议活动中,被评为行业满意医疗单位。
    在教学方面,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每年要完成博士、硕士、本科生、大专生等各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举办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教育培训班,二十年来培养博士生47人、硕士生274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58项,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84项,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众多医疗项目已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医院开展的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自体、异体骨髓移植、肾脏外科手术、肾移植、内窥镜鼻窦手术、内窥镜技术进行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腹腔镜外科手术、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失语症的治疗、巨大型肝癌切除、人工晶体植入、颅内肿瘤摘除、颅脑外伤治疗、介入放射诊疗(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心脏冠脉搭桥术、小儿麻痹矫治术、小儿外科、口腔整形外科技术、重症监护、新生儿疾病诊治和监测、不育症的治疗、艾滋病的诊断监测等诊疗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还拥有全身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ECT、伽玛刀治疗系统等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此外,医院于2000年4月通过了台湾慈济骨髓中心的现场评估,成为该中心的定点移植单位;2001年4月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宁养院。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始终贯彻“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针,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医学交流和合作。为了方便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国治病,设立了华侨门诊和华侨病房,为不同需求层次的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筹建的国际医疗门诊部,还将为境外人士提供高质量、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此外医院还设立了体检中心,为各类团体开展健康体检工作。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形成了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和医学影像科四大“旗舰学科”,其中脑血管病急救及规范化防治、骨关节微创修复、腹腔镜减重、分子影像在脑重大疾病和肿瘤的应用等技术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拥有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外科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泌尿外科、肾内科、产科、儿科、康复科、眼科、口腔科、整形外科、麻醉科、疼痛科、临床护理。同时,医院为广东省十大危重产妇急救中心、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在各类微创外科手术、神经血管介入、高难度脊柱手术、心血管介入及微创心脏手术、外周血管介入、脑杂交手术、新生儿急救、血液透析、血液病综合干预、睡眠障碍及其他心理疾病诊断及干预、康复、肿瘤综合治疗等技术处于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科建设积淀雄厚,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国家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第一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认定的首批高校附属医院“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依据暨南大学“侨校+名校”的战略定位,作为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海外、港澳台地区的境外医学生首选的学科之一。澳门公立医院75%的执业医师接受过医院的临床医学教育与培训。在非本土培养的香港执业医师中,毕业于暨大的临床医学生超过1/10。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建有临床医学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院士为荣誉院长及首席科学家,拥有一批海内外引进的高水平专职研究人员,专用研究场地6000多平方米;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分子与功能影像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配备9.4T小动物核磁共振、回旋加速器、流式细胞仪等一批高尖端研究设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5项,在Nature、NEJM、Cell Mol、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原创论文。暨大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4‰。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拥有大批高端的诊疗设施:包括PET/CT-3.0T MR多模式诊断系统、多台高端3.0TMR和高端容积CT、数字一体化介入复合手术室、符合国际标准的层流手术间、直线加速器和伽玛刀等肿瘤放射治疗装置、全自动信息化临床检验流水线、智能药房等。医院设有国际医疗部,并拥有按照星级酒店标准配置的综合区(VIP病房),可为各类驻华机构人员、外宾、港澳台同胞及VIP客户提供医疗救治、保健、康复服务。
    在新时代历史征程中,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全体同仁将秉承着“忠信笃敬、大医精诚”的院训,肩负治病救人、教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把医院建设成为专科特色鲜明,诊疗水平先进,综合实力领先,国际知名的“名院+侨院”而奋勇前进。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四大旗舰学科介绍:
    神经内科是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脑水肿与细胞损伤协会主席(2017-2019)和《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联合主编单位,为全国第一批综合卒中中心和脑梗死静脉溶栓示范单位,形成了以脑血管病为领先,带动帕金森、痴呆、癫痫、神经重症和神经免疫等其他脑重大疾病诊治的医疗特色。其中在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死)方面,创建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新模式、时间窗内溶栓及介入取栓的早期急救、打造区域化卒中救治网、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卒中中心建设为优势技术的神经内科在全国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骨科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专科,以关节置换、脊柱矫形及肢体功能重建为重点特色,开展各种复杂类型的髋、膝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微创保膝、保髋手术、脊柱畸形矫形术、脊柱前、后路减压与内固定术、脊柱微创、微创关节镜、肢体畸形矫形及功能重建、严重创伤修复等各种骨科常规及复杂、精细手术,各亚专科形成了“科有特色、人有我长”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尤其在复杂的脊柱畸形矫形、严重畸形的髋膝关节置换及关节翻修术、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Latarjet手术等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人工器官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骨关节疾病治疗与研究中心、与国际水平同步的脊柱疾病治疗与矫形中心及国内领先的关节疾病治疗中心,在全国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普通外科是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培训中心、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亚太培训中心,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设有暨南大学润良微创外科研究所、暨南大学肥胖代谢研究所,中国减重及代谢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香港大学代谢医学联合实验室,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编辑部,甲状腺外科微创手术培训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委单位、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亚太区候任主席单位。普通外科专科医疗特色:1991年中国第一批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单位,曾经应邀去国内外数百家医院推广各种腹腔镜微创手术。肥胖合并糖尿病等代谢病的微创精准减肥手术(最早在国内开展胃旁路手术等,已积累数千例经验);颈部无疤痕包括经乳晕入路及经口腔前庭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在国际上最早开展,已积累数千例经验)。规范的肝胆胰脾疝胃肠道各种疾病,特别是各种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规范的乳腺癌的手术及其他综合治疗,规范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微创痔疮手术经验丰富。科室制定了规范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诊制度以及肿瘤病人MDT诊疗制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作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珠江学者设岗学科,依托国际先进的影像设备的平台优势,以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技术为核心,通过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基于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多种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诊断、疗效及预后分析的精准可视化定量评估新技术。在PET/CT-MRI肿瘤疗效定量早期评估,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性疾病、精神疾病的多模态神经影像评估,肿瘤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正电子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作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兼PET与分子影像学组组长单位,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www.jd120.com - 2021-12-02 - 收藏
  • 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市医学会成立于1940年4月(曾用名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重庆医学会,1997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医学会”),是由全市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科研机构,以及医药生产企业和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并依法注册登记的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发展我市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近年来荣膺国家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华医学会“优秀地方医学会”,原市卫生局(原市卫生计生委)“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市卫生健康委“先进基层党支部”,市民政局“全市先进社会组织”、“5A级社会组织”,市科协“三星级学会”、“标兵学会”、“川渝一流学会”和“科协年度工作考核特等奖”等多项殊荣。
    风雨兼程、薪火相传,重庆市医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学会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截止2021年5月,学会有4个工作委员会,80个专科分会,159家单位会员,10000余名个人会员,涵盖了全市医学科技各个专业的骨干人才,是重庆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医学学术团体之一。
    重庆市医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设立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相应职权,对理事会负责。本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
    重庆市医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办会宗旨,按党章规定设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医学科技工作者,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传播医学科学知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依法组织医学鉴定工作。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重庆市医学会工作范围:
    (一)开展医学学术领域的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等学术活动,密切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二)编辑出版综合性和专科性医学学术期刊,医学科学普及期刊和读物,医学书籍、医学信息资料及医学音像制品;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
    (四)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学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五)按规定加强同国内、外医学学术团体和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联系交往,除搞好与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及片区性、网络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外,积极组织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六)开展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及时提出各个时期医药卫生方面的政策和工作建议;
    (七)开发和推广医药卫生和医学科学技术成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举办医药卫生科技展览,大力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八)按规定评选和奖励我市优秀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学普及作品。发现、培养、推荐和奖励优秀科技人才,按规定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会员,以及在学会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九)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依法组织医疗事故的再次鉴定工作和开展鉴定工作;
    (十一)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

    www.cqma.cn - 2021-11-28 - 收藏
  • 江苏省医学会

    江苏省医学会

    江苏省医学会(Jiangsu Medical Association)是江苏省卫生厅直属事业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之家,是发展我省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江苏省医学会(Jiangsu Medical Association)是全省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自发组成的科技共同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负有应用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承担着促进学科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职能,是卫生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会以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医学科技事业的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江苏省医学会前身是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于1960年3月成立。现有会员5万多名,下设84个专科分会,300多个专业学组。学会荟萃了江苏省乃至国内权威的医学专家。学会办事机构主要设有:办公室、人事科、组织管理部、学术会务部、继续教育部(科学普及部)、科技咨询部、临床检验杂志社、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学会的主要业务包括:开展医学学术交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医学科技项目评价、评审和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评选和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宣传、奖励医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医务人员;编辑出版《临床检验杂志》;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及承办委托任务;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江苏省医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中文为江苏省医学会,英文为Jiangsu Medical Association,缩写为JMA。
    第二条 江苏省医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省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本会以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会依法维护会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本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国家和我省各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和卫生工作有关任务开展工作。树立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的思想。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倡导"奉献、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发扬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优良传统。
    第五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江苏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学会办事机构挂靠在江苏省卫生厅。
    第六条 本会住所:南京市中央路42号,邮政编码:210008。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会业务范围:
    (一)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探讨和科学考察等活动,密切学科间、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二)编辑出版医学学术、技术、信息、科普等各类期刊、图书资料及电子音像制品。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业务,不断更新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医学科技知识,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业务水平。
    (四)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医学卫生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卫生知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医学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五)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等工作。
    (六)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七)开展医学科技项目的评价评审工作,开展临床应用新技术的评价与论证工作,开展医学科技决策论证,提出医药卫生科技政策和工作方面的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八)发展与国(境)外、外省市医学团体和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开展与国际、台港澳地区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
    (九)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咨询与服务工作,举办医药卫生科技展览,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十)评选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设立并开展"江苏医学科技奖"评选活动。
    (十一)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
    (十二)宣传、奖励医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医务人员。表彰、奖励在医学科技活动中作出贡献的会员和在学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会工作人员。
    (十三)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依法维护会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十四)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
    第三章 会 员
    第八条 本会会员类别为会员、资深会员、单位会员、名誉会员四类。
    第九条 会员条件: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符合下列会员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一)会员
    1.高等医学院校毕业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获得执业许可的住院医师、助教、实习研究员、助理编辑、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
    2.从事与医学专业有关工作,具备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者。
    3.科学技术其他方面的学会、协会或研究会的会员,符合以上两项条件之一者。
    (二)资深会员
    具有30年以上会员资格,取得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术威望,在学科发展中起带头作用并作出重要贡献,热心支持本会工作,履行资深会员义务者。
    (三)单位会员
    与本会专业有关、自愿参加本会活动,支持本会工作,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依法成立并登记的社团,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研究机构、医药企业单位。
    (四)名誉会员
    著名的外藉医学专家,对我国友好,支持本会工作,对我国医学科技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者,或非医学界的外籍专家和知名人士,对我国友好,支持本会工作,对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医学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者。 第十条 入会程序:
    会员由本人提交申请书,本会会员两人介绍或所在单位推荐,由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 资深会员由专科分会或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推荐人选,报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由本会会长聘任。
    团体会员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向本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后发给证书。 名誉会员由本会专科分会或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推荐名单,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后由会长授于证书。
    台港澳地区要求加入本会者,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人会手续。
    第十一条 各类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
    1.权利 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享有对本会和所在专科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优先参加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组织举办的省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并优先选派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优先取得本会或所在专科分会的学术资料。人会自愿,退会自由。
    2.义务 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的决议、决定,完成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委托的工作任务。参加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组织的有关社会公益活动。按期缴纳会费。支持本会事业的发展,或接受委托依法募集资金。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二)资深会员
    除享有和履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尚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权利终生享有资深会员资格。免费获得本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表、江苏省医学会会讯、相关学术期刊或所在专科分会论文汇编。
    2.义务参与本会组织的对全省卫生工作发展战略、政策、重大决策的论证、咨询等活动。
    (三)团体会员
    1.权利 派代表参加本会组织的国(境)内外、省内外有关学术活动。获得本会有关学术资料。可要求本会给予技术咨询,协助举办培训班及国内外、省内外学术会议。享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2.义务 与专科会员的义务相同。
    第十二条 各类会员证书(聘书)由本会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 会员、团体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发证单位,并交回会员证书。一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及有关专科分会活动者,视为自动退会,收回会员证书。对其他严重违反本会章程者,经原审批的组织机构讨论后,予以除名,并追回会员证书(聘书)。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省会员代表大会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推举名誉会长;
    (四)审议上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六)通过提案和决议;
    (七)决定终止事宜:
    (八)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全省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同意方能有效。 第十六条 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全省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工作,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全省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五年。
    第十八条 理事会职权:
    (一)执行全省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
    (二)选举或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或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省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和本会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决定各类会员的除名;
    (八)审批年度学术计划和工作计划;
    (九)审批新建专科分会和申办医学期刊;
    (十)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十一)指导各市医学会工作;
    (十二)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生效。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
    第二十条 本会设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职责(第十八条第二款除外),对理事会负责,每届任期五年。常务理事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 常务理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有效。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
    第二十三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任职最高年龄选任时一般不超过七十周岁,秘书长选任时最高年龄不超过六十五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
    (五)未曾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理事会从常务理事中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五年,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
    第二十五条 本会当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超过上述规定任职最高年龄和任期的,须经理事会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必要时可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由会长委托一名副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条 本会会长的职责:
    (一)召集、主持全省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以及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八条 本会秘书长的职责:
    (一)主持办事机构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人选以及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或办事机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人选,报常务理事会审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本会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九条 本会从医药卫生界有重要影响的人士中推举名誉会长,卸任会长可经推荐担任一届名誉会长。
    第三十条 本会设名誉理事、咨询顾问、名誉理事单位。对学术上有杰出成就,对本会工作有重要贡献,不再继续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者,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同意,分别予以表彰或聘任为名誉理事。不但任理事的医药卫生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根据自愿原则,由本会聘请为名誉理事或咨询顾问。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国(境)内外、省内外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可由本会常务理事会聘请为名誉理事单位或名誉理事。以上任期均为一届。
    第三十一条 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可酌情设立若干工作委员会,分别承办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第三十二条 经常务理事会批准,本会按不同学科或专业,成立相应的专科分会 (名称为"江苏省医学会某某分会"),专科分会是理事会领导下的学术分支机构,负责组织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活动。专科分会不是法人社团,不另立章程;专科分会实行委员制,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
    第三十三条 根据需要,本会设置若干专职工作人员,组成办事机构。
    第三十四条 本会在编专职工作人员的任职、技术职称、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等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会对各市医学会实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六条 本会在会员较多、不是团体会员的基层单位可建立会员小组。建立会员小组的单位可以聘任联络员或工作秘书,承担与会员的联系工作。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七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二)国(境)内外、省内外个人或单位、企业、团体的捐赠;
    (三)政府财政拨款;
    (四)有关部门资助;
    (五)在本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六)学会基金;
    (七)利息;
    (八)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八条 本会经费用于本会业务范围的活动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九条 本会经费管理:
    (一)本会实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民主理财管理体制,经费收支执行国家有关科技社团的财经法规和制度。
    (二)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保障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三)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专职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要进行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四)本会资产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财务制度,接受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以及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
    (五)本会在理事会换届改选或更换法定代表人前,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财务审计。
    (六)本会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审计组织对基金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条 本会的资产属公有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 对本会章程提出修改意见,须有十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经理事会同意后报全省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二条 本会修改章程,经全省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须在十五日内报请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审查同意,报省民政厅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财产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终止须由理事会提出,经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到江苏省民政厅办理注销手续后方可生效。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须经本会二OO五年第八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由江苏省民政厅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七条 本会会徽,外部轮廓呈圆形,中心为蛇和杖,蛇缠绕杖上,杖顶部呈梅花图形,背景为江苏省地图,底部配橄榄枝。图中文字分别为本会中、英文名称。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本会理事会。

    www.jsma.net.cn - 2021-11-26 - 收藏
  •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务院批准新建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同年12月得到国家教委批准。199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正式组建成立。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姚智教授,校长为颜华教授。学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哲学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不断规范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探索改进培养方法。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选派优秀硕、博士生到国外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费彻伯格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78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01人。同时,积极开办非学历研究生教育,非学历教育博硕士在校生1300余人;开办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眼科学博士生王桂琴的学位论文《多种新型表面装饰人工晶体的实验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眼科学博士生陆莎莎撰写的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1世纪,天津医科大学将根据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规划研究生教育发展宏图,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为推进“211工程”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才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gs.tmu.edu.cn - 2021-11-22 - 收藏
  •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加入国家“双一流”队伍中。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8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491人,其中本科生5409人,硕士生3457人,博士生798人,学历留学生827人。
      天津医科大学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8人,其中正高级709人,副高级130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及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
      天津医科大学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0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0人,5个教学团队和10名教师获得天津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2002年和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2013和2014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09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学校于1997年正式成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国际医学院,留学生生源来自104个国家,留学生教育规模与质量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现有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8门,天津市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5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教育部首个来华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落户学校。
      天津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生导师435人,硕士生导师1304人。
      天津医科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7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研究所15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并获滚动支持。“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2562项,经费超12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8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何梁何利奖1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9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6年学校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天津医科大学大学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天津市临床重点专科16个。肿瘤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总医院、肿瘤医院、第二医院、眼科医院获批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校有18所非直属临床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先后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9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聘请159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
      天津医科大学以医学科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依托。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育并传承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
    “十五”以来,天津医科大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452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奖励30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一等奖26项。2016年学校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5年,学校2个项目获得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血清新型生物标记物指导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基础与临床”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微小RNA(microRNA)对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调控与机制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6年,尚永丰院士以天津医科大学为工作单位申报的“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学校10项成果荣获2017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用于本科教学的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为122万余册,生均图书册数为85.47册,电子书为997.53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报刊为1100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123个。
    天津医科大学出版《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肿瘤临床》、《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肺癌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英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7份学术刊物。《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在内的中国国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入编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 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中国肿瘤临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Scopus、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透析与人工器官》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被收录为PUBME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荷兰医学文、美国化学文摘社来源期刊,DOAJ等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英文版)》为国家一级核心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www.tmu.edu.cn - 2021-11-22 - 收藏
共 20 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