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包括哪几种学术腐败问题?
案例一:将他人论文窃为己有属于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窃取论文申请基金并伪造简历属于忽视学术道德,抄袭作弊成风的学风不正行为。
案例二学术腐败属于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
案例三的学术腐败属于买卖论文造假的学风不正行为。
案例四假冒作者属于论文署名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案例五的学术腐败属于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
案例六中的学术腐败包括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缺乏尊重他人成果的学术意识的学风不正行为。
2. 你是如何认识学术腐败现象?
学术腐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差别是对于学术不端和学风不正的界定,由于作为在校学生,对于学术权力行使相关的腐败现象不是很了解,此处分析在校学生学术不端和学风不正等学术腐败现象。首先我认为我国的学术腐败现象是普遍的,不管是知名高校还是未知学府,很多本科生、研究生甚至知名学者都出现很多学术腐败现象,这有时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默认行为,只要不被查出就被默许一样。其次,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或者说竞争体制必然引起的。我国的应试教育注重模板、结果和数量,而对质量和创新的追求更为欠缺,从而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就比较忽略,很多学生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哪些触犯了学术规范;同时我国的竞争机制逐步呈现功利化,有限的学术资源依据学术成果进行分配,必然导致一些学术不端的机会行为出现。
3. 应如何避免学术腐败?
首先,我认为如果短时期想要完全避免学术腐败是不实际的,但可以实施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和约束学术不端等行为,尽量减少学术腐败现象,逐渐改善学术氛围。具体可以我们自己为例,这次开学伊始的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课程就让我在博士生涯开始前了解了很多原本不知的学术规范,对此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压力,也会增加自己的自律意识,所以对学生的初始教育还是必要的;其次,写作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力度,完善学校以及同行的监督机制,这不仅是对我们的监督,也是对评审专家、出版社等监督;一切靠自律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加大学术造假的惩罚力度也是必要的,但惩罚是在明确主体的基础上,以防出现“替罪羊”的出现,同时可以形成多方面的责任追究。最后,“长者”的带领作用不容小觑,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很多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自己领域的长者或者自己学长、导师等学术规范为后辈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更有名气的学术腐败学者,更应该加大管理和惩处,以为后辈做好榜样。
4. 你如何认识你和导师合作发表论文中排名次序问题
论文中的作者排名次序应该看各自的在论文中的贡献,作为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一般是导师的项目,协助定论文方向,研究生进行撰稿,导师进行修改和定稿,一般导师不参与撰稿,所以此时一般学生是第一作者,导师是通讯作者;当然,如果导师一起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并对文章做出了关键贡献,可作为第二作者或者并列第一作者;如果是自己参与了老师论文的撰写,帮助了部分论文的内容,那导师就是第一作者,自己做出贡献程度定自己是并列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
5 . 学术不规范是学术道德问题还是学术认知问题
学术不规范在对学术规范的相关认知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学术认知问题,因为对于初入学术领域的“婴儿”来说,相关的学术规范还不熟知,其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不是主观行为,当然如果行为比较严重,是基本的常识规范的话就不再是认知问题了,也就是开始可认为“不知者不过”,但这不能一直作为不规范的理由,学习学术规范是一个学者的基本课程,在一定时期后,即使再无知也不可成为理由。即在已经了解或者应当了解学术规范后,再出现的学术不规范就变成了明知故犯的学术道德问题,这也告诫我们学习学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调入无知的陷阱,更不能明知还拿此当借口。
6 . 如何理解“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我认为这句话不是全无道理的,看你如何理解,一般大家是理解其贬义层次,认为所有的文章都是复制粘贴组成的同一性质的文章,只是编排和结构的表面差异。当然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只是这样的文章就永远没有新观点和进步可言,尤其是很多数据和实证的结论也是无法复制别人的,所以这个层次来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从谷歌学术搜索镜像地址相关内容中进行学术文章的部分引用,这时候从另一层次来分析,不管是学生、老师或者说很多小有名气的学者,不可能全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提出一个完全新的观点,即使提出了也是不被认可的,也就是说任何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迈出一小步。正如任何文章的撰写前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从很多专家的观点中获取灵感和新的视角,这样的文章不可能是不含有别人观点,所以如果这个层面认为天下文章都是一大抄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文章本身就是相互借鉴,相互摩擦碰撞的结果。而其是否存在火花就要看你是否会”抄”,能不能在别人的观点上发现新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