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学术镜像_Google学术搜索

谷歌学术分享教育心理高频术语标准翻译12条

发布时间:2021-10-03

谷歌学术分享教育心理高频术语标准翻译12条,适用于从事教育心理专业的学术研究者参考使用,帮助学术对话中增加翻译标准性。

0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0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03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是指问题解决者不断地将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进行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04逆向工作逆向工作是指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以此为起点逐步向后推,得出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将这些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比较,若吻合则推理成功,问题得到解决。

05爬山法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06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07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08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09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0态度态度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1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

12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