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学院、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学院合并而成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4年12月撤销历史学系建制,成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下设中国历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文物系、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边政研究所。
history.nju.edu.cn - 2022-03-24 - 收藏
百余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本科生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
1995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1998年,本院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和世界史学科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双万计划”,系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也是首批“2011 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参与单位。 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专业为江苏优势学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单位。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近几年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在诸多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钱乘旦教授、陈晓律教授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获教育部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张竹明教授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8)》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大奖项;刘迎胜教授的“《元史》会注考证”和范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等分别获得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设有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边政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级重点智库1个,学院是首批“2011 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参与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钱乘旦教授、陈晓律教授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获教育部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张竹明教授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8)》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大奖项;刘迎胜教授的“《元史》会注考证”和范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等分别获得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设有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图书馆,其中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是全国唯一以“普通党员原始档案资料”为展品的党史馆,馆内所藏资料达10万多卷(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图书馆馆馆藏中英文图书资料及古籍20余万册;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10000多件,历代碑拓20000多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在邓小平亲自关心下,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长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纪念馆。
www.19371213.com.cn - 2022-03-24 - 收藏
目前,纪念馆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制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其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牧师用于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摄影机和影像资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纪念馆内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2015年12月,“三个必胜”新展馆和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2万平方米。分布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
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抗战老兵等群体进行援助。
自1985年8月15正式建成开放以来,截止到2018年底,共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近亿次。先后接待了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美国前总统卡特、捷克总统泽曼、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鸠山由纪夫、福田康夫、哥斯达黎加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里亚斯,澳大利亚参议院议长玛格丽特·里德、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驻沪总领事也曾来馆参观。近年来,近百次接受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媒体采访。
纪念馆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先进集体。
从2014年12月13日起,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
地址: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
联系电话:86-018013959265
公众邮箱:nj1937@126.com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nhri)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交通、能源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与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全管理中心)一体化管理,兼作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
www.nhri.cn - 2021-12-05 - 收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南京水科院,是中国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同时受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领导。
历经80多年的发展,南京水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5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利科研机构。现设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河流海岸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材料结构研究所、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农村水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利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建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行业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8种学术期刊(包含英文期刊)。建有院本部科研及科技创新基地、铁心桥水科学与水工程实验基地、滁州水文实验基地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防洪演练基地、杭州农村电气化与再生能源研发基地、当涂科学试验及科技开发基地、无锡河湖治理研究基地。
南京水科院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坚持“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质量方针,组织开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以黄文熙院士、严恺院士、窦国仁院士、沈珠江院士、张建云院士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水利、交通、能源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19年底,南京水科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4项。出版专著490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68项。
全院现有科研人员1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国家和部省级人才90余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700多人,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南京水科院是国家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12个学科硕士点,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15年底,南京水科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9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7项。出版专著420多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35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是国家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12个学科硕士点,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定期公开出版《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海洋工程》(中文版)、《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国外发行)、《岩土工程学报》、《水科学进展》、《小水电》、《SHPNews》等7种期刊。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B8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www.njust.edu.cn - 2021-11-25 - 收藏
南京理工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南京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4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教学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4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24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8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2019年10月,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和校外研究院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滚动功能部件测试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部级国际合作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南京理工大学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三区”是指南京校区、江阴校区和盱眙校区)。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3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校区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南京理工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理工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作为学校巨资打造的人才特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于2012年12月揭牌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将以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在追寻创新性成果的科研实践中,打造世界顶级纳米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该所由国际纳米晶材料权威、德国科学院副院长,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的赫伯特 ·格莱特教授领衔担任所长。格莱特教授于1980年首次提出纳米晶固体的构想,开创了全球纳米材料研究新方向,引发并推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十二五”以来,南京理工大学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和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2886篇;出版学术著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弹道学报》、《军工高教研究》、《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69]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上海图书馆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弹道学报》: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为中国弹道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是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one)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资料室。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图书馆新楼,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研讨室、电子阅览室、高雅艺术欣赏室、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截止2016年底,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43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19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17万余册,古籍1.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9个,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包括电子图书、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标准、会议录等)60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5万种;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以国防科技文献为特色,兼有人文、社会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于1934年8月23日在江西庐山莲花谷青年会宣告成立,签名发起计30人。会址初设在南京博物馆,后改在上海前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并于南京设通讯处。学会成立时,约有会员50余人,发展至今有会员17589人。在1950年以前,曾经选出第1—7届理事会;1951年后共进行了第8—16届理事会的换届改选。
czs.ioz.cas.cn - 2021-11-02 - 收藏
中国动物学会宗旨:
中国动物学会的宗旨:团结广大动物学科技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促进动物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动物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动物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国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组织专科学术讨论会和科学考察活动;
(二) 开展有关动物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三) 编辑出版动物科学的学术及科普书刊;
(四) 普及动物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五) 对国家科技(有关动物学的)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技咨询,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称资格审定、动物科学名词、名称、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 向有关组织反映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动物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七) 促进民间国际动物科学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科学技术团体和动物学科科学工作者的联系;
(八) 认定会员资格,开展动物科学领域的继续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动物科学及相关的培训班、讲习班等,不断的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九) 举荐人才,表彰、鼓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动物学科工作者。
目前,本会下属15个二级分会(专业委员会),设立了12个工作委员会和学会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并联系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学会(未含港、澳、台)。
本会努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多次召开国内、外和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学术交流,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会积极派团参加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同时申办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2002年成功举办第23届世界鸟类学大会、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第四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比较内分泌学术研讨会,2004年举办了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及2005年举办了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2007年举办了第四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2016年将在中国承办第八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
本会重视对动物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召开青年学术研讨会,设立了学会青年科技奖,推荐、表彰青年人才,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本会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围绕国内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活动,2000年7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中国动物学会西部大开发项目研讨会”,此次会议在科技工作者与西部的企业及西部的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促使和吸引了更多的生命科学工作者关注和参与西部大开发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2011年开展“牧区鼠类泛滥防治培训班” 对牧民进行鼠害防治新技术以及鼠害监测技术培训,动员牧区人民灭鼠;普及灭鼠知识;保护生态平衡。
学会于1934年成立,1935年创办学术刊物《中国动物学杂志》,即今《动物学报》前身。嗣后陆续创办了《生物学通报》(1952年创刊,与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动物学杂志》(1957年创刊)、《动物分类学报》(1964年创刊,与中国昆虫学会合办)、《兽类学报》(1981年创刊,我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办)、《蛛形学报》(1992年创刊,我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与湖北大学合办)、《医学昆虫与寄生虫学报》(1994年创刊,与中国昆虫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办)、《动物学研究》(1980年创刊,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办)、《Chinese Birds》(2010年创刊,与北京林业大学合办)。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cssci.nju.edu.cn - 2021-10-07 - 收藏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
引文索引是提供某一作者及其著作在别的作者的著作中被引用状况的一种索引,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引文索引以被引用文献即引文为标目,其下列出引用过该文献的全部文献即来源文献。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体文艺刊物,暂不收入。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有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提供多种信息检索途径。来源文献检索途径: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被引文献的检索途径: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优化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检索结果按不同检索途径进行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配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CSSCI也可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nauxb.njau.edu.cn - 2021-06-26 - 收藏
《南京农学院学报》创刊时为年刊,后因故停刊。1980年7月,《南京农学院学报》复刊。随着南京农学院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学报》也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年《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由半年刊变更为季刊。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简报。
创刊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出版文献共4676篇,载文量为2518篇,共出版文献39卷、166期。
中国知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总被下载823247次、总被引20832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54、(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00。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被引量为32684、下载量为94360;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1.4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174名,大学学报(农业科学)(39种)中排第8名。
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h EBSCO ho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 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收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的主办单位是南京农业大学,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有馆藏纸质书刊235.4万册,电子图书1500余万册,电子西文期刊13800种,电子中文期刊15200种,中国国内外数据库120种,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双一流”农科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www.njau.edu.cn - 2021-06-09 - 收藏
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2年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迁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有66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南京农业大学“十二五”以来,科研经费超26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
南京农业大学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多个;有省级虚拟仿真共享实验平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4个,省级重点专业2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软件类)1个;有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有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线下一流课程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
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教育》、《园艺研究》、《植物表型组学》、《生物设计研究》、《畜牧与兽医》。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有馆藏纸质书刊235.4万册,电子图书1500余万册,电子西文期刊13800种,电子中文期刊15200种,中国内外数据库120种,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直属的全日制公安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的前身可溯源至1941年建立的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学校,1947年从该校分离出来成立南京市农业职业学校独立办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专业调整,学校数易校名,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南京林业学校,并于1954年建立林业部南京林业学校;1994年9月,改建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2000年3月,升格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格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7个本科专业。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有教职工44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人),博士、硕士学位35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9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5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建有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校级科研机构,此外还有一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948”计划、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林业局、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等厅局级以上项目119个,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项。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达593741册,另有电子图书1676194种,纸质期刊984种,电子期刊32900种,初步建成类型全面,以公安法律文献为特色,文、理、林、教协调发展的馆藏资源体系,图书馆网站的年访问量均保持在20万次左右,CNKI等主要数据库检索量达279万余次。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创办了学术期刊:《森林防火》和《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设有组织管理、林火研究、林火扑救、生物防火、航空护林、森警园地、国外借鉴、经验介绍、信息动态等30余个栏目,而《森林公安》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主办,主要面向全国森林公安系统的社会科学期刊。
www.forestpolice.net - 2021-05-24 - 收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创建于1958年,地处南京江北新区腹地,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1] ,2007年成为首批10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4年5月被确认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南京永利化工专科学校为永利铔厂的厂办校,历经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南京动力分校、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变迁,2015年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共建有校级“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2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6 家。2015年5月,与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机光电材料联合实验室”,南京市发改委批准学校“南京市有机光电材料合成技术工程实验室”为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知识产权转化、科技项目服务、发明专利授权较2014年增长15%以上,实现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1300万元以上,其中“四技”服务500万元以上;获得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23项,成果应用与转化142.501万元,申请专利120件,授权专利8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件,新增省部级奖项4项。学校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各2个。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6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中文现刊670多种,报纸近200种。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读秀图书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新东方英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等多种数据库。另外,图书馆拥有各类电子资源7298GB,其中有种类教育教学视频9000多种。馆藏文献以工科为主,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科等,形成了以化工、化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建筑、经济、艺术与设计为主的馆藏特色。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术规范条例》
www.njpi.edu.cn - 2021-04-16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