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情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和北大-蓝景科技数字化转型应用联合实验室主办,北京计算机学会机器人情感计算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二期《知心机器人及数字科技-系列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本次报告会同时在线下和线上举行。本期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白丽君教授和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做学术报告,会议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研究员、情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兼机器人情感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韬主持。北京大学情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员、北京计算机学会会员及来自各单位的老师、同学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白丽君教授从事计算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先后就职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哈佛大学神经科学系。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1),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4),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十大学术新人”(2015)。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奖五项,著有中英文学术专著5部(其中一部获得新闻出版界最高奖国家出版政府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美国医学与工程院院士、我国疼痛学科创始人等的专题评述,并被写入国际现行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白教授首先从“研究脑”(促进脑基础生物学机制的理解)、“保护脑”(防止脑损伤及探索精准检测方法)、“开发脑”(发展脑机融合高效率学习方法)的脑科学研究背景出发,提出“类脑智能”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动态脑网络。计算脑网络科学为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搭建了一条可能联系桥梁,而当前深度学习算法在静态物体识别部分已超越人类,但如何具备人脑的时空动态模式识别能力,却尚未实现突破。
白教授针对图学习、动态脑网络、工作记忆动态脑网络三个研究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了详细介绍。并举了一个把人脑应用到类脑中的应用实例-自动驾驶,即立足视听感知觉,模拟脑记忆智能、计算智能和交互智能,机器模拟人脑对安全驾驶的自学习和驾驶技能积累的能力,模拟人脑对驾驶环境的感知、认知、决策和行为控制。
苏彦捷教授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青春期教育”项目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心理能力的演化和发展。主讲的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和北京市优质课程(2020),2016年获得第十二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9年获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
苏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其中情绪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苏教授首先介绍了情绪三要素为外部表现、生理反应和内心体验。情绪反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包括先天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喜欢、讨厌、恐惧等基本情绪反应,以及后天习得积累的复杂情绪,如人际交往的情绪反应。苏教授认为研究情感智能机器人对情绪的理解比研究对情绪的识别更难,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言语表达、交流情境都可以是解读情绪的线索,但是个体差异性会导致相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组织受到意图、自我发展和情绪调节等因素影响。最后苏教授介绍了情绪智力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包括情绪的知觉、情绪的整合、情绪的理解,情绪的管理。
报告结束后,现场和线上的老师、同学都积极与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的问题层出不穷,会上气氛活跃,报告会比预计时间延长了半个小时供大家讨论,嘉宾和观众都表示获得了新启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