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4日,2021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四个分论坛经过三天,各四场的发言、讨论和点评,圆满落下帷幕。三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2位艺术学博士生,沉浸在或紧张,或充实,或凝思,或共鸣的氛围之中。然而,完满中难免无法弥补的缺憾,就像论坛主席李洋老师总结的那样,由于疫情的存在,我们不得不相聚在云端,因而无法听到同学们在现场的窃窃私语,也看不到同学们观点受到认可或遭受批判时的表情变化,更无法体验到同学们看到珍贵的素材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时的动人瞬间。以往熟悉的场景,变成了只可怀念的感慨,然而本届论坛的博士生们对学术的热情不减,他们的观点依然精彩,思考依然深入,艺术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因青年学者的成长,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9月4日下午,2021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闭幕式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闭幕式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级博士生朱子彤和21级博士新生栗琳主持。四位分论坛主席分别对各自论坛的发言和讨论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艺术理论分论坛主席李洋老师首先阐释了本届论坛的举办宗旨、主题和具体的环节设置。之后讲解了艺术理论分论坛的选题主旨和评比方式,并从选题范围、理论运用、分析视野,以及观点的深广度等角度出发对艺术理论分论坛作了整体性的分析和点评,说明了此次论坛与以往的不同,通过向大家阐释了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宗旨是培养完整的人性,这一目标可通过在三对关系的平衡中实现,即自由性和适度的规律性,真正的想象和独特的思辨,既表达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个性也能符合完整的民族性。
美术史分论坛主席李松老师从国际博士生论坛的缘起讲起分析了本论坛的意义和成果。他指出,美术史分论坛今年的收稿质量很高,数量也最多,因此美术史分论坛的自主调节了讨论日程。其用四个“超”来总结本届美术史分论坛的特点,超级观看、超视野、超实证和超期待。本届美术史分论坛在视野、媒介、跨文化、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同时他对当前的学术发展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电影学分论坛主席李道新老师首先对分论坛的主题和收稿的基本情况,以及四场论坛和点评嘉宾情况作了介绍。李老师主要从思想、理论、方法和写作技术方面对电影史分论坛展开了总体评点。其强调了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学术研究面临着学科转型的重要契机,这将引起研究者在理论和方法领域对主体性和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同时指出电影理论有可能已落后于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的发展,电影史面临扩容和跨界。
文化产业分论坛主席向勇老师指出北大的文化产业以艺术学理论为基础,这是与其他的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的定位是不同的。向老师介绍了本届分论坛的收稿情况、点评嘉宾的背景,并解释了主题选择的缘起。其结合具体的论文从问题意识、改革框架、诠释角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本届分论坛进行了具体的点评,同时指出本届分论坛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与当下话题的结合较为紧密。但是在方法使用和理论框架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